杂裾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名称:杂裾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杂裾是中国古代汉服的一种款式,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流行。这种服饰的特点是在衣服的下摆部位装饰有“纤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而“髾”则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这些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随风飘舞,如燕飞舞,因此有“华带飞髾”的形容。

到了南北朝时期,杂裾的样式发生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服饰风格。这种服饰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服饰工艺的发展。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