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
出自汉服宝典
名稱:比甲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比甲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長馬甲,長至臀部或膝處,最早出現於元代,原為皇帝的一種常服,至明中期形成一種風氣,普及民間,成為青年婦女的流行服裝。比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襖子外面,下身穿裙。
文獻記載
《元史·卷一一四·后妃傳·世祖後察必傳》:「(後)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去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三回:「(那婦人)穿一件織錦官綠紵絲襖,上罩着淺紅比甲。」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一回:「潘金蓮和孟玉樓在八月中秋乍寒還暖季節,二人家常都穿着白紗衫兒,銀紅比甲,挑線裙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大姑》:「視之,不甚修長;衣絳紅,外襲雪花比甲。」相關商品
比甲
中國古代婦女穿着的一種類似馬甲的服裝。其形制有兩種:一種下長過膝,對襟,直領,穿時罩在衫襖之外。流行於宋,因其穿用便利,故多用於士庶階層婦女。另一種相傳為元世祖皇后所創,基本形制為前短後長,不用領袖,着後便於騎射。多為北方婦女穿着。
——華服志 (https://www.huafu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