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運動
出自汉服宝典
名稱:漢服復興運動
又名:漢服運動
術語類型:漢服行業術語
漢服復興運動是一場自21世紀初開始在中國大陸及全球華人社區中興起的民間文化復興活動,旨在恢復、推廣和傳承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並藉此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場運動始於2003年王樂天身穿漢服公開出行的標誌性事件,隨後迅速發展,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知識分子以及商業群體參與。藉助互聯網平台,愛好者們建立了各種社團組織,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如穿漢服日常、舉辦文化節慶等多元形式推動漢服文化的普及與傳播,同時倡導以漢服為載體,實現華夏文化的深層次價值觀念探尋與回歸。
相關商品
背景與起源
漢服的傳承在清朝初期因「剃髮易服」政策而中斷,導致漢民族傳統服飾幾乎消失。隨着清王朝滅亡以及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的變革,雖然漢文化的某些元素有所復甦,但並未得到大規模的社會關注和實踐。
進入21世紀,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國際地位的增長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強,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感加深,漢服復興運動開始迅速發展起來。
2003年11月22日,王樂天身着漢服走上鄭州街頭,這一舉動被視為現代漢服復興運動的重要起點,此後各地漢服愛好者紛紛響應,舉辦各種活動推廣漢服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特點與目標
漢服復興運動以廣大漢文化愛好者為主體,尤其吸引了大量青少年族群、知識分子以及商業群體參與。
運動充分利用互聯網作為宣傳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建立了眾多線上線下社團組織,如「東莞漢服社」、「延陵漢魂」、「漢服天下」等。
口號包括「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表明運動旨在通過服飾這個載體,推動整個華夏文化的復興與傳播。
活動形式多樣,包括穿漢服出行、舉辦知識競賽、漢服文化節慶、製作主題曲、拍攝宣傳片等,甚至有政協委員提議將漢服定為國家禮服,或在學位授予儀式上使用漢服式樣的學位服。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年表
1991年
- ○ 雖然正式的漢服復興運動主要在21世紀初興起,但有記錄顯示,夏曆七九零零年(即公元1991年),十六歲的陳朕冰身穿自製漢服在秦嶺翠華山進行了祭祀活動,這可以視為早期的個人實踐。
2001年
- ○ 2001年初,網友「南鄉子」針對網絡上歧視漢民族和中華民族的言論進行回應和澄清的言論開始受到關注,「南鄉子」被視為漢民族思潮的啟蒙奠基人。
- ○ 2001年10月21日,APEC上海會議閉幕式上,20位領導人穿「唐裝」合影,引發關於「中國傳統民族服裝到底是什麼?」的討論,成為「漢服」這一概念浮出水面的導火索。
2002年
- ○ 2001年12月,網友 「中軍元帥」 在免費空間創立小型論壇,2002年初網友 「步雲」 在此基礎上成立 「漢知會」 ,是為「漢網」雛形。
- ○ 2002年2月14日,網友「華夏血脈」發表圖文《失落的文明——漢族民族服飾》,是當代第一次提出「漢民族服飾」這一概念的主題性文章。
- ○ 2002年7月,首個漢民族論壇建立,標誌着漢服網絡宣傳和討論的開始。
2003年
- ○ 2003年3月,「大漢」註冊漢網論壇,逐步確立「漢服」為漢民族服飾的稱謂,為漢服復興培養早期骨幹分子。
- ○ 2003年4月,漢網管理層經商議,確立「漢服」為漢民族服飾的簡稱,並把「恢復漢服」作為論壇主要方向。
- ○ 2003年7月21日,網友「青松白雪」(王育良)上傳自製漢服照,成為當代公開自製漢服第一人。這是漢服消亡三百多年後首次以民族服飾身份亮相。
- ○ 2003年9月,漢網漢族服飾版正式成立,網友以服飾版為聚集地,興起了對古代漢族服飾研究的熱潮,形成現代深衣、襦裙等演化歷程。
- ○ 2003年9月1日,「信而好古」(李宗偉)公開束髮着深衣彈古琴照,這是當代第一個束髮着漢服,穿漢服給學生講課的人。
- ○ 2003年10月18日,漢網網友「寒音館主」向漢網上傳改制漢服照,成為當代改制漢服第一人。
- ○ 2003年10月30日,武漢「採薇作坊」的「阿秋」(邱錦超)上傳當代第一套漢服商品照,「採薇作坊」也是漢服運動中第一個漢服商家。
- ○ 2003年11月22日,王樂天(網名「壯志凌雲」)穿漢服上街,成為首個被媒體報道的人。漢服復興運動擴大為公共事件局面為之一新,這一年也被稱為漢服運動元年。
- ○ 2003年12月,網友「天涯在小樓」(方哲萱)撰寫文章《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也是當代漢服運動中里程碑的一篇文章,後來鮮有文字能超越。
2004年
- ○ 2004年1月1日,漢網論壇首次組織線下漢服主題活動,此後全球網友相繼開展自發組織的線下漢服實踐行動。
- ○ 2004年1月,《東方早報》新聞周刊刊登記者姚淵(逆流)的文章:《從這裡開始,再造一個時代》,這是中國大陸媒體對漢服復興的第一篇正面報道。
- ○ 2004年3月20日,網友「荒野孤鴻」註冊天漢民族文化論壇成功,後吸引「紅茶」「蒹葭從風」等網友加入,成為僅次於漢網的漢服復興者聚集與討論的漢服網絡論壇,提出「華夏復興 衣冠先行」的口號,沿用至今。
- ○ 2004年8月22日,「軒轅慕雪」穿漢服參加黑龍江省武術比賽,這是漢服第一次以武術服出現,為漢服與其它傳統文化協同發展尋求新思路。
- ○ 2004年10月5日,來自天津的方哲萱(網名「天涯在小樓」,名芳,字哲萱)組織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33名網友,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全國範圍內的着漢服祭祀先烈活動。
- ○ 2004年11月11日,響應漢網建立漢服體系的號召,張夢玥在漢網發表《論現代漢服體系的建立》文章,這是當代呼籲建立漢服體系的第一篇文章。
- ○ 2004年11月12日,網友「天涯在小樓」隻身着漢服參加天津祀孔大典,並撰寫文章《一個人的祭禮》,文章與雪白深衣的背影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影響頗廣。
- ○ 2004年12月2日,網友「大宋遺民」(又名「趙豐年」)將填詞歌曲《華章再現》製作成FLASH視頻,這是第一個專門為漢服復興運動製作的視頻作品。
- ○ 2004年12月7日,丁曉棠(網名「寒門仕族」)將惡意報道其漢服逛街之事(將其身着的「漢服」醜化成「壽衣」)的網站告上法庭,這是漢服訴訟第一案。
2005年
- ○ 2005年2月8日,網友「漢流蓮」(劉荷花)全家着漢服迎新春,是將漢服引入家庭中過傳統節日的第一人。
- ○ 2005年2月25日,網友「百里奚」(又名「子奚」)發表文章《【漢服劃分思路】正宗傳統漢服、現代發展漢服和漢服元素時尚裝的界定》提出漢服應該分為三類,逐步使漢服走向更廣闊的平台。正式提出漢元素的概念,是指西式服裝體系內運用漢服元素剪裁製作而成的服裝。
- ○ 2005年3月13日,吳飛(字笑非,網名「ufe」)與「華夏復興論壇」七位網友在濟南舉行了釋菜禮,為儒學實踐派的首次禮儀活動。
- ○ 2005年4月17日,來自天津、江蘇、浙江等地的十幾位網友,身穿漢服在曲阜孔廟,踐行了明朝的釋奠禮,又被稱作「乙酉春祭」,是當代中國大陸第一次由真正意義上的儒家學子自主舉行的祭祀先師孔子的聖禮的先例。
- ○ 2005年4月26日,宋豫人(名慶勝,字豫人,號一暈)在河南鄭州開展了以漢服為主題的講座,後逐步演變為《漢家講座》,其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 ○ 2005年5月6日,禮儀研究者網友吳飛(網名「ufe」)為網友吉恩煦(字與嘉,網名「周天晗」)着漢服行加冠禮,或為漢服消失三百多年來的第一次正式的傳統成人禮。
- ○ 2005年5月31日,時任天漢網的總管理員「溪山琴況」(又名「天風環佩」)創立百度漢服貼吧,擔任首任吧主,「漢服」貼吧逐步成為互聯網上會員數最多的漢服愛好者討論平台。
- ○ 2005年6月,張夢玥發表論文《漢服略考》,這是當代漢服概念的第一篇專業論文,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漢服概念。
- ○ 2005年6月左右,歐陽雨曦在漢網發布了《漢服初步分類規劃制定方案(草稿)》,這是第一個非官方、非學術的現代漢服在制式上的民間標準。基本上把漢服分為四大類:裙裳式、 深衣式、長衫式 、背子式。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是是首個破除古代服飾朝代梳理基礎上,進行略加整理的現代漢服標準。
- ○ 2005年6月23日,漢網網友「水濱少炎」「萬壑聽松」「溟之幽思」「吳楚隱俠」「曲達」等聯合發布《大國之殤——漢服消亡簡史》——選自《文明的失落與復興》(完全版),是當代首次梳理漢服消亡的脈絡,帖子被漢網、天漢網、百度漢服置頂。該帖子在2006年1月13日完成第二版的修訂,被廣泛轉載至天涯、貓撲等論壇。
- ○ 2005年6月24日,漢網重開,大批網友重聚漢網漢服版,開啟了現代人嘗試運用公式化、規範化剪裁製作漢服的探索歷程。2005年6月26日,青松白雪於漢網發表《衿座規矩》為網友自製漢服提供參考公式。此法基於中衣,小衣內外衣則需有所收放。2005年12月8日,漢流蓮於漢網發表《定(自)制漢服量度尺寸基本體位》,為網友量身定製漢服提供了一個可操作性的體位量度參考,該圖文帖子點擊近70萬。2006年1月28日, 鍾毅在發帖中分享了如何運用黃金比例關係解決困擾多時的領子問題。
- ○ 2005年7月7日,天漢民族文化論壇網站全面改版,更名為天漢民族文化網 (簡稱天漢網)。
- ○ 2005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文淵社成立(由網友「閃電雲」申請成立),這是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漢服社。
- ○ 2005年10月1日至7日,由漢網組織的「首屆漢服知識競賽」在北京舉行,全國各地40多位網友參加,網友「小狐仙」的漢服舞蹈拉開漢舞的序幕。
- ○ 2005年10月19日,漢網總版主黃海清(網名「大漢之風」)在論壇上發出祭祀夏完淳倡議帖,是為了祭祀夏完淳十七歲抗清、斥責洪承疇拒投降的英勇事跡。
- ○ 2005年12月22日,任冠宇(網名「漢衣坊坊主」)註冊成立北京漢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漢衣坊」)。
2006年
- ○ 2006年1月3日,武漢紡織大學學生嚴姬(字鉉姬,又字令望,網名「殘夜魅」),根據天漢網和漢服吧《追尋失落的成年禮計劃》禮儀流程在武漢舉行笄禮,是近200多年來笄禮的首次重現。
- ○ 2006年1月8日 ,50餘位網友在上海松江,首次採用漢禮漢服祭祀先烈夏完淳,並開啟漢服團購先河。
- ○ 2006年2月19日,20歲的女孩瞿秋石(網名「苑夫人」)穿着漢服,在安徽合肥的明教寺門口以條幅、宣傳單方式公開介紹漢服,是漢服活動中第一次引入宣傳標識,該方法沿用至今。
- ○ 2006年3月1日,全國第一家漢服實體店「漢衣坊」在北京開張,主營漢服禮服、漢式婚禮等。漢衣坊是全國第一家正規註冊、投入運營的漢服實體店鋪,地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2013年7月9日公司搬至北京市建國路SOHO現代城。
- ○ 2006年4月7日,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網友着漢服過上巳節,這是漢服活動第一次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 ○ 2006年4月9日,十幾名學生身着漢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鄉射禮,這也是360年來中國大陸第一次再現射禮。
- ○ 2006年5月16日,武漢市516名學生穿漢服舉行了成人儀式,這是官方首次參與主辦的大型漢服禮儀活動。
- ○ 2006年6月9日,馬來西亞華裔趙里昱着漢服從美國回到中國,是第一個穿漢服回家的海外華人。
- ○ 2006年7月7日和7月20日,天漢網總版主、百度漢服貼吧吧主「溪山琴況」先後提出「華夏復興 衣冠先行」「始於衣冠 達於博遠」十六字方針,沿用至今。
- ○ 2006年7月18日,寫給漢服運動的第一首原創歌曲《重回漢唐》錄製完畢,此曲被廣泛翻唱,並引發了眾多漢服復興者的共鳴。
- ○ 2006年7月31日,四川的孫異和呂曉瑋用漢服照登記結婚,或是當代最早用漢服照登記成功的結婚證件。
- ○ 2006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將漢族着裝圖片更為「漢服」,這是漢服運動的一次突破。
- ○ 2006年8月13日,加拿大多倫多漢服復興會成立,首任會長是錢元祥,其他理事會成員包括嚴傑、楊儁立等,這是首個海外漢服社團。
- ○ 2006年10月18日,網友「秋月半彎」在網上提出大家互稱「漢服同袍」取代「漢迷」「漢友」等說法,後引申為「袍子」。
- ○ 2006年11月12日,「共工滔天」和「摽有梅」在上海舉辦周制婚禮,是當代第一對依古禮舉辦婚禮的夫婦,他們婚禮也成為了眾多漢式婚禮的模版。
- ○ 2006年12月17日,重回漢唐在成都文殊坊開業,成為首家在商區營業的漢服商店。
2007年
- ○ 2007年3月11日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提議,確立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建議,中國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時,穿着漢服學位服,這是漢服第一次進入全國兩會提案和議案。
- ○ 2007年3月24日,中國首家漢文化餐廳,「漢風食邑」在北京開張,店內的顧客都是身穿漢服就餐。
- ○ 2007年4月5日,20餘家知名網站聯合發布倡議書,建議北京2008年奧運會採用「深衣」作為禮儀服飾,並將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
- ○ 2007年4月,網友「行者先生」(號妙德,又名章甫)一張漢服與尺八的合影在網絡走紅,激起網友對於尺八的關注。
- ○ 2007年8月20日,天漢網的總管理員 「溪山琴況」(又名「天風環珮」)在著名文章《始自衣冠,達於博遠——再論漢服運動》呼籲「以漢服為起點,再造整個華夏」,旗幟鮮明地提出「華夏復興, 衣冠先行」、「始自衣冠,達於博遠」這兩個口號,在漢服運動中影響深遠,並沿用至今。
- ○ 2007年10月28日,百度漢服吧首任吧主「溪山琴況」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歲。「漢網」,「天漢網」,「百度漢服吧」等網站舉辦悼念活動。
- ○ 2007年11月24日, 擷芳主人創作的「Q版《大明衣冠》——漫畫圖解明代服飾」在天涯論壇發布,後出版為《Q版大明衣冠圖志》為漢服愛好者提供重要參考。
2008年
- ○ 2008年1月23日,第一本介紹漢服和漢服運動的圖書《漢服》正式出版。
- ○ 2008年1月26日,珠海電視台春晚播出由廣漢會組織負責的《漢服漢禮》節目,節目按款式分類進行了漢服介紹,是首次打破古代服飾編排順序的漢服展示。
- ○ 2008年2月20日,漢服圖片電影《三世書》在網上播出,這是第一部漢服網劇。
- ○ 2008年4月27日,陳小末在韓國首爾穿漢服守護奧運聖火,掀起了海內外同袍穿漢民族傳統服裝迎奧運聖火的熱潮。
- ○ 2008年5月3日,馬來西亞「第一屆華夏文化生活營」開營,通過穿着漢服、學習禮儀、感受華夏傳統生活的方式,推動華夏文化在海外的保存和傳播。
- ○ 2008年6月1日,河南永城市芒山旅遊區舉辦成童禮,這是當代首個參照古禮舉辦的成童禮,且延續至今。
- ○ 2008年6月9日,《華夏衣冠》電子雜誌創刊號發布,這是國內第一本以漢服為主題的電子雜誌。《華夏衣冠》電子雜誌由《華夏衣冠》雜誌社(龍韻九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社長為李慕桐(名莉、字慕桐、網名「秋水若兮」),主編為方哲萱(網名「天涯在小樓」)。
- ○ 2008年10月5日,漢網總版主黃海清(網名「大漢之風」)在無錫掌摑閻崇年,引發公眾對於「康乾盛世」、「閻崇年的清朝歷史觀」、「中國學術界話語霸權」的思考與討論。
- ○ 2008年12月22日,首部以漢服為主題的電視短劇《誰是你的夢》在成都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播出。本劇由黎冷(筆名,網名「霜冷寂衣寒」)擔任導演,孫曉春和葉丹負責編劇,前後花費一年多時間拍攝完成。
2009年
- ○ 2009年1月16日,百度漢服吧發布「已丑牛年除夕『我給漢服的祝福『視頻徵集活動,建議大家穿漢服向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 ○ 2009年3月7日,英國網友以穿漢服巡遊倫敦的的方式,揭開了海外漢服運動的序幕。
- ○ 2009年3月25日,明華堂提出漢民族禮服設想,通過對漢族服飾傳統面料的紋飾研究與復原,製作了新款襖、裙、披風套裝,是高端漢服市場的先行者。
- ○ 2009年5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學2005服裝設計與工程二班的25位同學統一穿上了自製的漢服學士服,拍了畢業合照,是首次被媒體報道的實踐着漢服照畢業照的活動。
- ○ 2009年5月28日,四川傳統文化交流會在成都舉行了端午活動,活動主要包括學習漢家禮儀、端午祭龍儀式、分組斗蛋比賽等內容。當日,簽到人數為195人,參加活動者超過240人,觀禮人數超過400人,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次漢服活動。
- ○ 2009年7月14日,西安的雷贇穿漢服參加中央電視台《開心學國學》節目,這是穿漢服上漢文化類電視節目的首次嘗試。
- ○ 2009年8月16日,楊娜身着漢服獲得「民族之花」比賽冠軍,與55個少數民族共同參加了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這是漢服第一次與55個少數民族服裝同台亮相。
- ○ 2009年10月8日,杭州高級中學運動會開幕式,高二(3)班集體穿漢服走隊列,是當代首次把漢服作為運動會入場方隊隊服。
- ○ 2009年10月9日,網友「蘭芷芳兮」在漢網、天漢網和百度漢服貼吧發布《漢服運動大事記》(初稿),這是當代首部關於漢服復興史的記錄。
- ○ 2009年10月28日, 「中國妝束復原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復原了漢、唐、東晉三套衣裳和妝容,成為漢服研究的專業資料。
- ○ 2009年11月,西安高校漢服聯盟成立,這是第一個基於高校漢服實體社團組成的漢服組織。
2010年
- ○ 2010年2月15日, 「漢家服裳」歪歪語音頻道創立,是首個宣傳漢服的語音頻道。
- ○ 2010年3月27日,首個公益漢服動漫團隊「漢風弄晴工作室」建立,並發布了大量漢服動漫作品,漢服動漫MV等,影響廣泛。
- ○ 2010年3月27日,中國雲南漢服向旱區大量捐水,影響着更多漢服個人或團隊加入慈善行列。
- ○ 2010年4月28日,網友「樹水」在網絡上發布首部以漢服為題材的漫畫小說《君思故鄉明》,該漫畫於2010年年底被印製成漫畫本子在網上銷售。
- ○ 2010年5月1日,來自浙江的十幾位學生穿漢服游世博會,這是世博園裡第一次出現漢服的身影,該事件被媒體大量報道。此後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穿漢服遊覽世博會。
- ○ 2010年7月21日,第一個漢服廣播劇社——青聆子衿工作室成立,並發布了《耀世風華》,這是首部漢服題材廣播劇。
- ○ 2010年10月16日,成都的「反日遊行」隊伍里的人群誤認為孫婷(化名)所穿的漢服是和服,強行要求其脫下後在公共場合焚燒漢服。
2011年
- ○ 2011年2月3日,首屆漢服春晚在網絡上發布,共由23個節目組成,內容涉及漢舞、國畫、詩詞、刀劍等多方面,受到廣泛關注。2010年10月底,留美學生王軍(網名「黃玉」)與百度「漢服吧」共同策劃了首屆「漢服春晚「活動。
- ○ 2011年8月8日,漢服地圖——全球漢服信息查詢系統正式推出,這也是服務於漢服運動的第一個公益程序。漢服地圖由王軍(網名「黃玉」)開發,基於Ajax系統製作。
- ○ 2011年9月15日,李曉璇、李竹音(網名「簫曉雪」)等人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開設《走近漢服》選修課,並附有學校校本教材,這是漢服第一次進入教學課程。
2012年
- ○ 2012年2月19日,唐迪(網名「唐迪也」或「deetarn」)穿漢服參加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這是涉及漢服的電視節目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期。
- ○ 2012年3月6日,留學生「璇璣」身着漢服在英國街頭表演笛子,照片流傳而走紅各大網絡社區。2013年7月,網友「璇璣」被英國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聘任為統籌負責人兼藝術顧問。
- ○ 2012年3月14日,中央電視台CCTV9紀錄片頻道播出紀錄片《我為漢服狂》,這是首部漢服紀錄片。節目主要介紹了杜峻(網名「寒音館館主」)。
- ○ 2012年3月31日,「詩禮春秋」服飾2012品牌發布會在中國時裝周上舉行,這是以漢服為設計藍本的中國特色禮服首次登上中國時裝周。
- ○ 2012年6月21日,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採用漢服漢禮的形式,此後每年該學校均采此形式對學生授予學位。
- ○ 2012年9月27日,成都漢文化研究交流會舉辦了中秋傳統文化活動,邀請當地政府、企業、文化界知名人士參加,是一次將漢服活動高端化的典型嘗試。
- ○ 2012年9月30日,海峽兩岸中秋郭氏宗親祭祖全部採用漢服,並借鑑了周禮制定出一套家族禮儀,這是當代首次把漢服、漢禮、漢樂引入到宗親祭祖制度中。
2013年
- ○ 2013年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張改琴提出《關於確定漢族標準服飾的提案》,並徵得30多位委員聯署簽名。2014年她再次提出發展漢服,是唯一一位兩次提出漢服提案的委員。
- ○ 2013年4月30日,首屆海峽漢服文化節在福州開幕,兩岸共有70家社團參加,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贈送親筆題詞。
- ○ 2013年6月23日,徐嬌和方文山分別以漢服,漢服混搭造型亮相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成為首次把漢服作為禮服的兩位明星。
- ○ 2013年6月5日,起納蘭美育工作室開始教授古典妝容課程,同年開始參與社會各界的漢服活動,讓漢服與妝容相得益彰。
- ○ 2013年7月13日,「初塵居」傳統文化工作室在江蘇蘇州開業,創建者秦亞文曾以每天堅持穿漢服而被人關注,希望以工作室的方式號召人們回歸傳統生活。
- ○ 2013年10月3日「安九」和「璇璣」在南京古風音樂會上跳了舞蹈《禮儀之邦》,這是漢服第一次與古風音樂會結合,也把漢舞推向了新的熱點。
- ○ 2013年10月4日,《聽見下雨的聲音》電影在中國台灣地區上映,並於12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電影由方文山指導,並將漢服融入其中。
- ○ 2013年10月24日,自媒體「漢服薈」建立,並開發了網站、APP、微博賬號、微信賬號、社區等功能,致力於各地漢服愛好者的交流,並持續推出原創型作品。2021年9月21日,漢服薈還在深圳龍崗萬達廣場開設了首家線下漢服集合店。
- ○ 2013年11月1日至3日,由著名詞人方文山倡導發起的首屆漢服文化周在浙江西塘召開,並創下「最多人參加鄉飲酒禮」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 ○ 2013年11月9日至11日,2013中華禮樂大會暨漢服文化藝術展在浙江橫店舉行,近千名身着漢服禮服的與會嘉賓走過紅地毯。
- ○ 2013年11月7日,漢服北京以及控弦司射藝研習小組在北京歷代帝王廟舉辦全國首次明制大射禮復原活動。
- ○ 2013年11月22日,漢服運動十周年暨王樂天穿漢服上街十周年紀念日,全球多地漢服愛好者着漢服上街舉辦活動。
2014年
- ○ 2014年1月30日微電影《秘密》在第四屆漢服春晚中發布,這是首部海外話語電影節獲獎作品。
- ○ 2014年3月7日,歷時一年拍攝製作的公益宣傳片MV《禮儀之邦》正式發布,這是首個以漢服、漢舞為主導的歌曲MV。
- ○ 2014年3月31日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曝海報,劇中的明朝服裝深受漢服審美影響,這也是民間漢服運動影響到服飾形制的第一部影視作品。
- ○ 2014年8月5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漢服紀錄片《矢志青春》,這是第一部講述漢服復興故事的紀錄片。
- ○ 2014年8月30日至9月1日, 馬來西亞第七屆華夏文化生活營上, 「漢流蓮」發布了與國內多位資深網友製作的《淺談當代漢服體系》, 這是當代搭建現代漢服體系的核心框架。
- ○ 2014年9月18日,「漢服資訊」建立微博賬號,立足梳理漢服新聞和年度報告,為漢服發展匯總了大量原始信息。
- ○ 2014年9月,網友「當小時」在尼泊爾的照片網絡火爆後,聯合「彌秋君」等人發起「帶着漢服去旅行」的活動,在諸多網友的響應下活動延續至今。
- ○ 2014年12月6日,5歲的童星劉楚恬在微博曬出一組漢服照,讓網友們興起對漢服童裝的關注,也成為百度「漢服」搜索指數的首個高點。
- ○ 2014年12月26日,周杰倫音樂MV《天涯過客》發布,該MV中周杰倫身穿漢元素,並有200餘人穿着漢服參與錄製。
2015年
- ○ 2015年1月25日,「第一屆中華傳統文化晚會」在北京大觀園梨香苑演出,這是第一場實體的、全部由漢服相關節目組成的線下文藝晚會。
- ○ 2015年4月25日,中國最大、最專業的漢服博物館在青島國際服裝產業城開館,開館當日還邀請全國30家社團和商家舉辦活動。
- ○ 2015年6月27日播出的《中國夢想秀》上,周立波評價漢服表演像是洗浴中心出來的,遭到諸多網友質疑。
- ○ 2015年9月13日,千名漢服愛好者行走西安街頭,這是漢服同城、同時出行人數最多的一次。
- ○ 2015年10月2日,第一部歷史題材漢服微電影《忠良》發布,該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服裝根據明代漢服考據而製作。
- ○ 2015年10月28日,楚和聽香時裝品牌在中國國際時裝周發布「覺色」系列,將傳統的紋樣和顏色與經典的漢服形制結合,在漢服網站中廣為轉載。
- ○ 2015年11月1日,全國同袍為患上腫瘤的漢服漫畫男孩孫鵬飛及其突發腦溢血的母親發起募捐。
- ○ 2015年11月22日,漢服社團呼籲一起穿漢服走上街頭,紀念12年前王樂天獨自穿漢服上街的舉動,並呼籲11月22日成為「1122漢服節」。
2016年
- ○ 2016年1月24日,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在福州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標誌着首個省級漢服文化推廣社團的正式成立。
- ○ 2016年4月4日清明節,第一屆漢服漢禮公祭軒轅黃帝大典在河北涿鹿黃帝城舉辦,活動主題是以軒轅黃帝之名凝聚全體漢服同袍。
- ○ 2016年4月4日至8日,由「漢服春晚」節目組製作的漢服公益宣傳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紐約漢服社組織合影留念活動。
- ○ 2016年7月10日,淘寶店蘭若庭正式上線,成為了平價原創漢服的價格天花板,屢次創造漢服領域銷售記錄。
- ○ 2016年9月,「小豆蔻兒」等人聯合創立「十三餘小豆蔻」工作室,「小豆蔻兒」是第一位從漢服流量博主成功轉型為漢服商家的人。
- ○ 2016年5月14日,中國漢服博物館開館周年紀念暨「大明衣冠」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重點討論了「明朝」服裝對現代漢服體系的影響。
- ○ 2016年6月24日,高仿真機器人「佳佳」身着漢服亮相天津達沃斯論壇,這是第一個用漢服代表中國形象的機器人。
- ○ 2016年7月23日,楊娜等人編著的《漢服歸來》書籍正式出版,這是漢服運動第一本史料書籍。2016年1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眾籌網發起書籍《漢服歸來》的眾籌活動,眾籌單價50元,總金額15萬元。歷時兩個月後,《漢服歸來》成功實現眾籌,這也是漢服活動中金額最高的眾籌項目。
- ○ 2016年10月30日,卓桐舟(網名「聽月」)策劃的第一屆「尋找漢服大使」比賽在悉尼市政廳落下帷幕,這是迄今為止海外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漢服比賽。2018年年初,卓桐舟和朋友們發起了第二屆「尋找漢服大使」公益比賽,從600多位報名選手裡選出12強,在5月13日晚上6點,再次登上悉尼市政廳的決賽舞台。
- ○ 2016年11月15日,四川成都重回漢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新四板,是第一個掛牌的漢服商家。
2017年
- ○ 2017年1月27日,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第二集正式播出,十餘名選手着漢服參賽,並取得優異成績,最終武亦姝身着漢服奪冠。這一次集體亮相,讓「漢服」不再是媒體眼中的異類,而是與傳統詩詞相得益彰。2018年4月4日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決賽上,漢服同袍外賣小哥雷海為勇奪總冠軍,在採訪中多次身着漢服,與大家侃侃而談。
- ○ 2017年2月28日左右,古墓仙女諮詢平台正式宣告成立,基於「考據與美麗是不衝突的」這一理念,每年推出一版漢服穿搭手冊。
- ○ 2017年4月28日,中國裝束復原團隊在上海戲劇學院辦了歷代裝束復原秀,這種秀場的造型和審美理念影響至今。
- ○ 2017年5月16日,《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香港仔的漢服夢》在優酷網播出,講述了明華堂老闆鍾毅的故事,其中林志玲身着漢服的片段火遍全網,並登上紐約時代廣場。
- ○ 2017年6月8日,天津高考的文綜試卷中出現「漢服」二字,這是漢服首次登上高考試題。
- ○ 2017年6月23日,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海上絲綢之路漢服文化節在福州開幕,海內外社團及漢服商家代表共同參與。
- ○ 2017年9月16日,世界超模大賽中國區總決賽中,加入選手着漢服展示環節,這是漢服首次登上國際頂級模特賽事。
- ○ 2017年10月21日,首屆華裳九州在杭州舉行,眾多漢服商家和漢服配飾商家參加,這是首次漢服時裝秀,秀場模式延續至今。
- ○ 2017年11月5日,「漢服北京」社團申請「敦和種子基金計劃」,獲得數十萬元的社團資助,這是當代漢服社團首次獲得較大額民間基金資助。
- ○ 2017年11月9日,雅樂表演者身着漢服在人民大會堂為訪華的美國特朗普總統演出。
2018年
- ○ 2018年3月2日傳統元宵節,網上一組「唐朝仕女」吃湯圓的圖片迅速走紅,圖中人物被網友稱為「湯圓姐姐」(重慶人敖珞珈,也是朋友口中的「老貓」)。
- ○ 2018年3月2日,首屆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舉辦,徐嬌的「織羽集」品牌榮獲「中意文化傑出貢獻獎」
- ○ 2018年4月7日,梁振英着漢服參加華服節,稱「正裝不只西裝領帶」,這是迄今明確把漢服作為民族服裝穿着的行政級別最高官員。
- ○ 2018年4月18日,由共青團中央、嗶哩嘩哩彈幕網共同發起,東家APP參與主辦的「中國華服日」活動在西安舉行,這可以作為漢服熱潮的階段性總結和升華。
- ○ 2018年4月21日至22日,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國絲漢服節」,為漢服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
- ○ 2018年5月13日,全國首家漢服主題郵局在廣西桂林成立。
- ○ 2018年5月19日「,作為首個在淘寶平台中突破皇冠交易額的漢服店鋪,「如夢霓裳」品牌直營店入駐香檳廣場,拉開了成都漢服一條街的大幕
- ○ 2018年6月20日,火箭軍為101對新人舉辦集體婚禮,着「漢服」嫁「戎裝」的新聞火爆軍營。
- ○ 2018年8月19日,中國首條以漢服為主題的文化主題街落戶安徽合肥,並舉行揭幕儀式。
- ○ 2018年12月13日,廣州518路公交車——一輛以禮儀之邦的漢服主題巴士正式上線。
2019年
- ○ 2019年1月1日,原創漢服商家「國色芳華」因商標被搶註更名為「梨花渡」,同年度近50家漢服品牌名被惡意註冊,山寨店鋪搶註正版店鋪商標的市場亂象開始被關注。
- ○ 2019年1月13日,佟麗婭身着漢服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CTV3《國家寶藏2》舞台,節目還邀請「楚和聽香」的楚艷講述唐代服飾背後的故事。
- ○ 2019年4月8日,「偽形制黨」發起「漢服 仙服」分家的微博話題,少數人妄圖用「古代服飾」鳩占鵲巢「漢服」之名的鬧劇無果而終。
- ○ 2019年4月2日,「穿漢服認漢字」全國50餘家網媒走進白水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的活動在陝西舉行,這是當代首次把漢服與漢字相提並論,列為同級範疇。
- ○ 2019年5月26日,自得琴社與裝束復原團隊聯合出品的《空山鳥語》秦時明月配樂在網絡上爆紅,這類把「古典新演繹」的形式被更多人喜歡。
- ○ 2019年5月26日,自得琴社與裝束復原團隊聯合出品的《空山鳥語》秦時明月配樂在網絡上爆紅,這類把「古典新演繹」的形式被更多人喜歡。
- ○ 2019年6月27日,由裝束復原團隊參與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開始熱播,帶動漢服再升溫,多家漢服商家相繼推出聯名款漢服。
- ○ 2019年5月16日,漢服首次作為嘉賓禮服登上法國戛納電影節紅毯。福建漢服天下協會會長鄭煒、法國博衍協會會長仲巾函(原名仲月茹)共同登上戛納紅毯,向世界展示來自中國的傳統漢服風采。
- ○ 2019年6月29日,天貓國潮來了與華裳九州聯合在杭州舉辦了國風大賞,是首次秀場中加入購物環節。本次大賞由13組國風召集人助力,集結了50多家參秀品牌/IP,眾多知名KOL共同展示了200多套華服,可謂是一場飽覽千年文化風采的視覺盛宴。該活動一直延續至今,2020年7月第二屆國風大賞在西安舉辦,2021年7月第三屆國風大賞在上海舉辦。
- ○ 2019年7月,阿里巴上線「古桃」APP,11月虎牙上線「花夏」APP,主打漢服社交功能。但是,由於兩款APP對於漢服商家及商品的收錄均不全,且並沒有對於各個商家的評論、商品比價等輔助功能服務於消費者,以及對於「漢服愛好者」的一些敏感話題,如「形制」「山寨」問題沒有明確規避,被不少愛好者吐槽「辣眼睛」。古桃APP於10月20日停止運營,花夏APP則是在2020年8月停止運營。
- ○ 2019年09月17日,中國風攝影品牌盤子女人坊對外宣布,將攜手旗下漢服品牌「從壹華服」正式進軍十億漢服市場,在實踐中逐步改變影視劇的「風塵」形象。
- ○ 2019年9月23日,澳大利亞悉尼一群中國年輕人,穿着漢服唱起《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祖國獻祝福。
- ○ 2019年10月13日,美國CNN報道漢服「夾帶私貨」強行關聯「政治性」,惹網友眾怒。
- ○ 2019年10月14日,十三餘獲得千萬元Pre-A輪融資,這是漢服行業歷史上第一筆公開的財務投資。
- ○ 2019年10月20日,由網紅大咖湯圓姐姐敖珞珈發起、禮衣華夏組委會主辦,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支持的全國首屆「禮衣華夏」漢服超模大賽總決賽在解放碑十字金街舉行,這是當代首場以漢服模特為核心的模特賽事。
- ○ 2019年11月9日,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馮佳晨因表演真人版「不倒翁」的一段「絕美牽手」短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讓更多人關注漢服之美。
- ○ 2019年12月5日,艾媒諮詢發布《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查、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這是經濟領域類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首次關注漢服領域。
- ○ 2019年12月19日,共青團中央點讚李子柒,她被網友稱為「有一種美,叫做李子柒的漢服」,更讓漢服成為中國傳統田園生活的文化符號。
2000年
- ○ 2020年1月1日,四川衛視的元旦晚會《花開天下》拍得像「漢服春晚」,廣受網友好評。
- ○ 2020年1月8日,北京服裝繼續教育學院推出首期《漢服模特表演培訓班》,旨在運用專業教學打造既符合模特表演規律,也有傳統特色的漢服模特教學體系。
- ○ 2020年1月25日19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上遙居漢服率先捐款1萬元,23點十三餘捐款30萬元,此後多個商家和社團們踴躍向疫情一線捐款。
- ○ 2020年3月19日,山東曹縣縣長身着漢服在直播間為當地的漢服帶貨,稱曹縣是中國最大的漢服生產基地,吸引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到曹縣漢服。
- ○ 2020年8月27日,修武縣在舉辦「永不落幕的漢服節」之後,連續印發2份文件,將發展漢服文化納入其中,這是當代已知的首個把漢服列為規劃的政府文件。
- ○ 2020年10月3日,四川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要求取消,走秀臨時取消引眾怒,時長壓縮為1小時,事件迅速衝上微博熱搜,「仙女落淚」的「聽月」意外走紅。
- ○ 2020年5月2日至5日,福建漢服天下舉辦的首期漢服漢禮典儀官培訓福州三坊七巷舉辦,旨在開拓一個嶄新而有前景的職業。
- ○ 2020年10月8日,在江蘇東方鹽城湖的國風大典上77歲的「漢服奶奶」壓軸出場走紅網絡,改變了只有年輕人才會穿漢服的刻板印象。
- ○ 2020年10月31日,西塘漢服文化周發布《漢服分類》與《漢服》兩大團體標準,這是首個面向社會公布的漢服行業標準。
- ○ 2020年11月1日,韓國網友謾罵中國漫畫家抄襲韓服為漢服,次日國內熱門遊戲《閃耀暖暖》也捲入了這場「韓/漢服之爭」,在英文網站上激起中國和韓國網民對於「漢服和韓服之分」的大論戰。
- ○ 2020年11月22日,台灣舉辦第一屆國際漢服日,2021年參與人數迅速擴大。
- ○ 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發射場上身着漢服的「嫦娥」姐姐崔藝晗在網絡上圈粉無數。
2021年
- ○ 2021年2月21日,「現代漢服」團隊發布《現代漢服體系——辛丑版首發》,是當代首個打破朝代編排,立足現代漢服形制、穿搭、應用、文化的漢服體系。
- ○ 2021年3月11日,「梨花渡漢服」店鋪發出「結業清倉」的公告,同年棠川紀、蘭若庭等「老店」也相繼閉店,讓漢服愛好者關注「井噴」之後的漢服產業現狀。
- ○ 2021年4月14日至17日,第四屆中國華服日在中國澳門舉辦,這是首個在中國大陸城市之外的特別行政區舉辦的漢服活動。
- ○ 2021年4月25日,第一屆修武漢服設計大賽總決賽在北京服裝學院落下帷幕,這是當代首個符合漢服基本形制要求的漢服設計大賽。
- ○ 2021年5月3日至5日,「第一屆漢服博覽會暨中國華服日·中原國風」盛典在在河南修武舉辦,這是國內漢服行業第一次舉辦專業博覽會
- ○ 2021年5月12日,央視財經就「漢服市場爆發」的現象圍繞曹縣的漢服產業做了報道,6月1日針對曹縣漢服「出圈記」做了專題節目,至此「曹縣漢服」火遍網絡,但網友褒貶皆有。
- ○ 2021年7月15日,央視頻聯手網友「璇璣」推出《第一套國風廣播體操》風靡全網,並被20餘個海內外漢服社團翻跳,是官方媒體與漢服KOL和社團最緊密的一次深度合作。
- ○ 2021年10月26日,國內首個漢服文產街區「池上錦」在四川成都開街,共同為漢服產業的創新發展拓展新空間。
參考資料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一)啟蒙期(2001年至2003年). 漢服世代 2021-11-30 19:30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二)實踐期. 漢服世代 2021-12-01 19:30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三)活動期. 漢服世代 2021-12-02 19:26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四)破冰期. 漢服世代 2021-12-03 19:41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五)名人期. 漢服世代 2021-12-04 20:22
- 漢服復興運動大事記2021版(六)資本期. 漢服世代 2021-12-05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