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衣
出自汉服宝典
名稱:翟衣 [dí yī]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翟衣(dí yī),又稱翟服,是中國古代后妃及命婦的最高級別的禮服。翟衣的名稱來源於其上繡有的翟鳥花紋,翟鳥即白冠長尾雉,因其形狀類似鸞鳳,被認為是高潔的象徵。
相關商品
主要特點
- 組成:翟衣通常包括「褘衣(huī yī)、揄翟(yú dí)、闕翟(què dí)」三種,合稱「三翟」。這些禮服與男子禮服中的「六冕」相對應。
- 用途:翟衣主要用於皇后在重要儀式中的着裝,比如受冊、祭奠、朝會等重大典禮。
- 顏色與材質:翟衣多用深青色的衣料製成,裝飾以五彩的翟鳥紋樣。配套的中衣通常是白色的紗質單衣,領口會裝飾有黼紋。
- 裝飾:蔽膝(一種類似圍裙的裝飾物)的顏色與下裳一致,通常會裝飾有三行翟鳥紋。袖口和衣緣等處則可能鑲有紅底雲龍紋。
- 配件:翟衣的配件包括衣帶、裨、紐、約、佩、綬等,其中衣帶的顏色與服裝主體一致。鞋子方面則配以青色襪子和金色舄鞋。
歷史沿革
- 起源:翟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周禮》中有記載皇后祭祀時穿着玄色的翟衣。
- 唐宋明清:唐代制定了詳細的翟衣制度,宋代沿用了唐代的規定。到了明代,翟衣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清代由於剃髮易服政策,廢除了漢族的傳統衣冠制度,因此翟服也被廢止。
文獻記載
《明史》「服用翟衣,繡翟九重。素紗中單,黼領,朱般裸雜裾。蔽膝隨裳色,以撖為領緣,加文繡重翟,為章二等。玉帶。青襪舄,佩綬。二品,冠花釵八樹。兩博鬌,八鈿。服用翟衣八等,犀帶,餘如一品。三品,冠花釵七樹。兩博鬌,七鈿。翟衣七等,金革帶,餘如二品。四品,冠花釵」。永樂三年定「翟衣,深青為質,織翟文十有二等,間以小輪花,紅領標撰裾,織金雲龍紋,紵絲紗羅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