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訶子 [hē zǐ]
又名:襪胸 / 襴裙 / 合歡襴裙 / 抹胸
術語類型:漢服科普術語

訶子亦稱「襪胸」、「襴裙」、「合歡襴裙」、「抹胸」等。訶子是中國古代女性的一種內衣,流行於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尤其是在唐代。它是一種無帶的胸衣,通常被認為是由楊玉環(楊貴妃)所發明。根據《事物紀源》中的記載,楊貴妃因與安祿山私通時,胸部被安祿山的指甲抓傷,為了遮掩傷痕而發明了訶子。

訶子的設計通常為自後向前圍合,沒有肩帶,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束緊以支撐胸部,使兩脅至腰部臀部形成曲線。它的面料多為「織成」,這種面料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保證訶子胸部的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在唐代,訶子的使用與當時的服飾風尚有關。唐代女性喜歡穿半露胸式裙裝,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頸、上胸及後背無帶且袒露,穿時由後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他帶子系束,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

訶子的形制在唐代繪畫中有所體現,如《簪花仕女圖》中的女性形象,雖然畫面上表現不出來,但可以推測她們穿着的即是訶子。訶子的美在於藏而不露,隱而不堅,它的設計和使用反映了唐代女性對美的自信與追求。

文獻記載

《事物紀原》:「貴妃私安祿山,指爪傷胸乳之間,遂作訶子飾之。」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今之襪胸,一名襴裙……即唐『訶子』之類……自後而圍向前,故又名合歡襴裙。」

相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