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冠

出自汉服宝典
前往:導覽、​搜尋
名稱:進賢冠 [jìn xián guān]
術語類型:漢服形制 / 首服
中國古代男子的一種禮冠。通常為文官、儒士所戴的朝冠。因文職官吏有向朝廷薦引能人賢士之責,因此得名。通常以鐵絲為骨,外蒙細紗。穿戴時加在介幘之上,與介幘合為一體。整個冠式前高后低,前柱傾斜,後柱垂直。冠上綴梁,以別身份等級。自漢以後歷代相承,其制不衰。晉代時期,皇帝也戴進賢冠,多用五梁,以示區別。宋時,形制有所變化,以漆布製成,冠額上有鏤空金銀的額花,冠後有納言,用羅為冠纓,垂於額下繫結。用玳瑁、犀角或角質製成的簪橫貫於冠中。冠上有銀地塗金的冠梁。元代以後曾一度用於侍儀舍人。清代以後廢除。

相關商品

文獻記載

《後漢書·輿服志下》:「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新唐書·車服志》:「進賢冠者,文官朝參、三老五更之服也。」

清 方文《送謝孺玉計偕》詩:「自古長沙有芳躅,莫教虛負進賢冠。」

進賢冠
中國古代男子的一種禮冠。通常為文官、儒士所戴的朝冠。因文職官吏有向朝廷薦引能人賢士之責,因此得名。通常以鐵絲為骨,外蒙細紗。穿戴時加在介幘之上,與介幘合為一體。整個冠式前高后低,前柱傾斜,後柱垂直。冠上綴梁,以別身份等級。自漢以後歷代相承,其制不衰。晉代時期,皇帝也戴進賢冠,多用五梁,以示區別。宋時,形制有所變化,以漆布製成,冠額上有鏤空金銀的額花,冠後有納言,用羅為冠纓,垂於額下繫結。用玳瑁、犀角或角質製成的簪橫貫於冠中。冠上有銀地塗金的冠梁。元代以後曾一度用於侍儀舍人。清代以後廢除。
——華服志 (https://www.huafu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