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衣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主图.jpg
名称:亵衣 [xiè yī]
又名:内衣 / 小衣
适用性别:男 / 女
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术语简介

古人贴身穿的内衣被称为“亵衣”,又称“小衣”、“衷衣”。亵,意为轻慢,亲近而不庄重,所以亵衣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古代男女皆着亵衣,不同时代的亵衣还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周代女子亵衣有“袙(pà)腹”之称,意为“横帕其腹”,即一块布帕横置于腹,左右有带子可以裹系。汉代时,亵衣有“抱腹”“心衣”这两种,它们都只有前片遮挡胸乳,而无后片遮挡背脊。之后晋代有裲裆、唐代有诃(hē)子、元代有抹胸、宋代有抹肚。亵衣有时也指脏衣或家居便服。

朝代演变

内衣在汉代称抱腹或心衣,“心衣” 的基础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 及“裆”就成为“心衣” 。 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亵衣作为中国古代女性内衣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概述:

1. 先秦时期:最早的记载中提到“亵衣”,根据《礼记·檀弓下》记载,此时的亵衣是女性贴身穿着的衣物,用于遮体保暖。敬姜在季康子之母去世后陈设亵衣的情景反映出其为私密服饰,并且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2. 两汉时期:称为“抱腹”或“心衣”,特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材质多为平织绢,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这表明当时的亵衣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和文化内涵。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亵衣发展成“两当”,前后各有一片布料,可以同时遮挡胸背,材料更加丰富,内有衬棉的织锦成为常见选择,设计上趋于保守并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
4. 唐代:亵衣演变为“诃子”,无吊带的设计类似于现代的抹胸,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服饰更显大胆,外披透明罗纱时,内衣若隐若现,展示了当时独特的时尚风格。
5. 元代:“主腰”出现,形式类似现代背心,进一步加强了对胸部和腰部的支撑作用,同时样式也更为精致。
6. 明清时期:出现了“肚兜”,这是亵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设计更为人性化,通常采用对称剪裁,中间开口,配以丝线绣花装饰,既有实用性又体现了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文献记载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之。”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籍没二相之害》:“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门时,监搜者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

茅盾《子夜》三:“她的紧裹着臀部的淡红印度绸的亵衣,全都露出来了。”

许慎《说文解字》:“亵, 私服。 ”

许慎《说文解字》:“衷, 里亵衣。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 引申为凡昵狎之称。 ”

参考资料

  •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