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头履
来自汉服宝典
名称:岐头履
又名:分歧履
术语类型:汉服科普术语
岐头履,也称为分歧履,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殊的鞋履款式。它的特点是鞋头部分分歧,形成两个尖角,这种设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汉代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尤其是皇宫中祭祈时所穿的“舄”的形制。岐头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释名》记载,汉代的鞋履已经有了分歧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装饰性,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可以托起下裳,避免行走时被绊倒。
岐头履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的岐头履已经有了非常精致的设计,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青丝歧头履,显示了当时的制鞋工艺水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鞋履的款式更加丰富,出现了凤头履、立凤履、飞头履等设计,而岐头履依然流行。
唐代的鞋履设计更加多样化,出现了高头履、平头履、小头云形履、花形履等,但岐头履依然存在,并且有着不同的变体,如唐代分梢玉履,又称歧头鞋,鞋头高耸,经常突出两个尖角,好似分梢,男女皆穿,这种形制始于西周,唐代沿袭,宋后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