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袍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头像.jpg

标签简介

战国袍,顾名思义,是指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流行的汉族传统服饰之一,主要为贵族阶层所穿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战国袍的简介:

形制特点

上下连属:战国袍最显著的特征是上下连属的袍服设计,即上衣与下裳通过裁剪和缝合成为一体,形成一件完整的长袍。这种设计不同于早期的上衣下裳分开的穿着方式,更便于活动且更具整体感。

长度适中:战国袍长度一般长及膝盖或小腿,不会拖地,下摆不开岔,既保持了庄重典雅,又不影响行动。这种长度既适应了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体现了服饰实用性的增强。

交领右衽:战国袍继承了汉服一贯的交领式设计,领口呈“y”字形,右衽即右侧衣襟压住左侧衣襟,这是汉族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之一。

袖型与袖长:袖子通常采用胡状(即类似马蹄形的宽大袖口),袖长与臂长相等或稍长,这种设计既保暖又显华贵。袖口通常有收口设计,以防止寒风灌入。

腰带束腰:穿着时以大宽带束腰,一方面起到固定袍服、凸显腰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展示身份地位的标志。腰带的使用使得袍服在行走时呈现出优雅的“入”字形动态效果,增添了穿着者的仪态美。

材质与装饰

面料选择:战国袍多由丝绸、麻布等高级或实用的天然纤维织物制成,质地轻盈柔软,透气性好。丝绸的使用尤其彰显贵族身份的尊贵。

装饰工艺:袍服上往往饰有刺绣、织锦、彩绘等装饰手法,图案可能包括吉祥纹样、动植物、几何图形等,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符号。这些装饰细节不仅增加了战国袍的艺术观赏性,也是体现穿着者品位和地位的重要元素。

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身份象征:战国时期,服饰不仅是遮体御寒的实用物品,更是社会等级、身份地位的鲜明标识。战国袍作为贵族服饰,其华丽的材质、精致的工艺以及独特的设计,都体现出穿着者的高贵身份和社会地位。

礼仪制度:服饰在战国时期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对应着特定的服饰规制,战国袍作为正式场合或日常穿着的高档服饰,严格遵循了当时的社会礼仪规范。

文化传承与创新:战国袍作为汉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承袭了前代的服饰元素,如交领、右衽、宽大的袖口等,又在款式设计、装饰手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如上下连属的袍服形式、立体构造的裁剪技巧等,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文化融合的风貌。

综上所述,战国袍作为战国时期贵族服饰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形制、精美的装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那个时代汉族服饰的高超工艺水平与审美追求,同时也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礼仪制度与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代,战国袍的复原与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古代服饰文化的认识,也为汉服复兴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灵感。
南巷瑾夏 虞美人.jpg
南巷瑾夏 虞美人
¥298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花朝记 游春词.jpg
花朝记 游春词
¥368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汀兰颂 司弦.jpg
汀兰颂 司弦
¥682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汉尚衣锦 问世.jpg
汉尚衣锦 问世
¥289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销量1,000+
有香如故 凌波仙.jpg
有香如故 凌波仙
-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销量1,000+
襦一坊 破城子.jpg
襦一坊 破城子
¥10,248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襦一坊 楼兰.jpg
襦一坊 楼兰
¥6,444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十三余 九韶.jpg
十三余 九韶
¥1,387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销量500+
南山韵味 山鬼.jpg
南山韵味 山鬼
¥218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销量500+
南山韵味 子衿.jpg
南山韵味 子衿
¥188
淘宝.png 微博.png 抖音.png 小红书.png 哔哩哔哩.png
销量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