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布 [lǐ bù]

来自汉服宝典
跳转至:导航、​搜索
古代的一种地税钱。●《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郑玄注:“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里布者,布参印书,广二寸,长二尺,以为币,贸易物……或曰:布,泉也。”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初,熙宁六年立法,劝民栽桑,有不趋令,则仿屋粟、里布为之罚。” ●清江永《群经补义·孟子》“廛无夫里之布” :“皆民之常赋,战国时一切取之,非佣力之闲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别出夫布;宅已种桑麻,有嫔妇布缕之征,而仍使之别出里布,是额外之征,借夫布、里布之名横取者,今皆除之,则居廛者皆受惠也。” 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一》。[1]

引用资料

  1.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